近视的分类

来源:多比医网 作者:网站小编 时间:2015-09-11

核心提示: 近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多种分类方法。

近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照临床病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和进行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2.根据屈光成分可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所致的近视眼,见于病理性近视眼和大多数单纯性近视眼。

 

屈光性近视:眼轴在正常范围,由于眼屈光成分异常所致的近视眼。又可分为:①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晶状体表面的弯曲度过强,曲率半径变小所致,见于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后及球状晶状体等;

 

②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屈光力增加所致,见于急性虹膜睫状炎、初发白内障、老年晶状体核硬化、糖尿病患者等。

 

3. 按照近视的程度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4.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可分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及混合性近视。此类近视一般属于单纯性近视范畴。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上一篇:近视眼激光手术 下一篇: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创新不仅是...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猜你喜欢

便捷查询便捷查询

  •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