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

以微创理念治疗骨干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

脊柱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术、椎间孔镜微创治疗、脊柱肿瘤切除enbloc重建术、脊柱先天性及退变性畸形的矫正等

骨关节疾病的关节镜下微创治疗

全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及四肢小关节置换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断肢再植;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疗脑瘫后遗症等

股骨头坏死、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骨病的综合治疗

恶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及保肢治疗等

医院信息

  • 医院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
  • 医院等级:三甲医院
  • 医院规模:1000人及以上
  •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 医保类型:居民医保
  •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17:00

医院地图

医院介绍
中心介绍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始建于1956年,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淮海经济区仅有的骨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全国科研百强,在2018届地级城市医院专科30强排名榜中位居第二。

徐医附院骨科现有医生73人,其中医学博士27人,在站博士后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3人,副教授8人,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9人。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青年委员1人。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1人、“六大高峰”人才3人、省333人才2人。徐医附院骨科分为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外科等四个亚专科,共四个病区,270张床位,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手术量1万1千余例次,处于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服务于苏鲁豫皖交界区1.42亿人口。

近年来,徐医附院骨科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颈腰椎退变性疾病、三维打印技术骨组织工程、骨折的微创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卫生部课题2项、江苏省科技厅课题2项、卫生厅课题4项及省市课题30余项。获得中华医学奖、江苏省卫生科技奖及江苏省卫计委新技术引进奖等10余项奖励、国家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3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百余篇、SCI论文?篇。每年招收研究生近20余名、博士1-2名,规培医生260余人及进修生50余人,为本地区及国内外输送了大量的骨科人才。每年定期邀请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专家讲学并积极支持科室医师参与国际交流。

专科技术发展紧跟前沿,颈椎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各种内固定技术、髋、膝、肩人工关节置换、各种骨肿瘤的手术及保肢技术、关节镜技术及软骨组织移植、四肢创伤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尤其在颈椎病、上颈椎不稳的外科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翻修术等方面,已达国内、省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围绕骨科热点研究问题,相继开展了3D打印导板技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机制、人工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等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研究,成为徐淮地区骨科技术实力和科研力量领头羊。


医院介绍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始建于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距今已有122年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等功能任务为一体的,淮海经济区历史悠久、规模大、技术水平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医院、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立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是江苏省四大紧急救援基地之一。医院现有本部、东院、西院三个院区。2018年,医院门急诊服务量近260万余人次,出院患者21万余人次,其中,外埠患者占三分之一左右,开放床位数4500张。


近年来,徐医附院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职工凝聚力和自豪感空前。医院在已经“做大”局部“做强”的基础上,正谋求进一步“做强、做优”。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徐医附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指示精神,按照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总要求,凝练出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即“1234”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实施人才学科和文化铸院两项战略,狠抓医疗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三项工程,实现回归初心、回归本职、回归传统、回归梦想。自此,具有122年历史的徐医附院开启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一切围绕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温馨的就医环境推进改革创新,通过调结构、去加床、强技术、优服务、引人才、铸文化、细管理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质量转变,赢得了“打响大型公立医院转型发展第一枪”的美誉。

人才方面,医院现有职工4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00余人,博、硕士学位1200余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卫生部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人,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4人,优秀医学重点人才4人,医学重点人才11人,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7人、青年医学人才3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5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3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69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7个。

学科方面,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麻醉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肿瘤生物治疗),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3个(麻醉学、血液病学、神经外科学),省“科教强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1个(麻醉学),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血液病学、肿瘤学),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研究所4个(麻醉学、肿瘤学、血液病学、卫生应急),省政府科技公共服务中心、省政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中心、省转化医学基地1个(肿瘤生物治疗),省重点实验室4个(麻醉、肿瘤重点、骨髓干细胞、听力中心),省专病诊疗中心1个(布-加综合征)。医院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1个,14个临床、医技科室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是省卫生健康委临床医师进修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被人社部批准为博士后工作站(临床医学),目前已有36名博士进站工作。2013年取得临床医学方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所有临床医学学科均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临床医学是ESI前1%学科。

技术方面,徐医附院着力打造麻醉、血液、肿瘤等省级重点专科,把资源向优势学科靠拢,以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为目标做强做优优势学科。形成了“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技术发展优势。在麻醉医学、介入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神经内外科诊疗技术、心血管内外科诊疗技术、恶性肿瘤部分诊疗技术、影像诊断、急救医学等方面紧跟医学科技前沿,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各临床专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医院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40项、省教育厅项目32项,发表SCI论文640余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研成果奖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3项,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11项(一等奖1项),省新技术引进将一等奖16项、二等奖39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尖端设备是医疗技术的保障,目前,徐医附院拥有PET/CT、回旋加速器、双源CT、3.0T核磁共振、复合线路SPECT/CT、大型数字化平板X光机、瓦里安UNIQUE、23X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400多台(件),在华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文化方面,徐医附院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铸院战略,切实提高文化软实力。做好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凝练文化共识,培育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突出传承与创新并重,价值回归与文化自省并行,在服务病人中谋发展,在服务职工中求提升,在贡献社会中创品牌,引导全院职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传承发扬“艰苦创业、严谨求实、救死扶伤、团结奉献”的徐医附院精神,树立“两个全心全意”理念,推进“管理部门全心全意为医务人员服务,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全面倡导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的新时代医务工作者,让全体附院人共同享有医院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时代,新方向,新目标,新战略,新举措。2019年,徐医附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卫生与健康方针为指导,大力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全面倡导做“六有”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精湛的技术、更温馨的服务、更务实的作风,努力为淮海经济区的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建设健康徐州、健康江苏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