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肿瘤-检查诊断

来源:多比医网 作者: 时间:2015-04-20

核心提示:   诊断检查:  (一)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包括横定位和纵定位  1.横定位  根痛一般见于髓外肿瘤,临床上可帮助鉴别髓内外肿瘤。因锥体束在髓内分层排列的缘故,髓内肿瘤所致之运动障碍
   诊断检查:
  (一)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包括横定位和纵定位
  1.横定位
  根痛一般见于髓外肿瘤,临床上可帮助鉴别髓内外肿瘤。因锥体束在髓内分层排列的缘故,髓内肿瘤所致之运动障碍是由身体某一节段向远端发展,称为下行性瘫痪,因髓内肿瘤多为恶性,故下行性瘫痪往往进展较快,有时可以很迅速。髓外肿瘤位于侧方时,肿瘤从侧方压迫脊髓,使患者产生运动障碍,且症状由肢体的远端向近端发展,称为上行性瘫痪,因髓外肿瘤大多为良性,故上行性瘫痪往往进展较缓慢。肿瘤生长至一定大小后可累及对侧,但运动障碍往往仍以患侧较为严重。若肿瘤位于脊髓的背侧或腹侧,则双侧锥体束常同时受累。
  髓外硬膜内肿瘤从一侧压迫脊髓时,可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患侧病变平面以下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病变平面以下出现痛温觉障碍。但当肿瘤进一步长大后,脊髓半切综合征可消失,而表现为双侧感觉运动障碍。
  髓内肿瘤及脊髓空洞症,则临床出现脊髓中央部损害综合征,表现为分离性和节段性感觉障碍,受损脊髓节段双侧痛温觉消失,病人较早出现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也较明显。
  椎管内肿瘤到了晚期可出现脊髓全横贯损害综合征。表现为受损脊髓平面脊神经支配区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平面以下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全部深浅感觉消失,膀胱及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植物神经紊乱表现。
  2.纵定位
  根痛、棘突压痛和叩击痛,以及脊柱痛的部位,对肿瘤的纵定位有提示意义。
  临床仔细检查感觉障碍平面对纵定位有重要意义,其高水平相当于脊髓损害的下界。但这种平面有时也是不准确的,有时病人感觉平面不明确,或者在病变早期,感觉障碍平面还在逐渐上升,这时检查到的平面自然不能代表肿瘤的真实部位。
  不同节段椎管内肿瘤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
  (1)高颈段(C1-C4):患者出现膈肌及肋间肌麻痹,累及双侧可出现呼吸困难,上下肢均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特别上肢小肌肉萎缩较明显,患者觉枕部及颈后部放射性疼痛,肿瘤上极高达枕大孔时,可出现枕大孔区综合征。
  (2)颈膨大部(C5-T1):该段的髓外肿瘤从侧方压迫脊髓时,可出现一种特殊的瘫痪先后顺序,先患侧上肢,后患侧下肢,再对侧下肢,后对侧上肢,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可能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二头肌、三头肌腱反射消失。
  (3)胸段(T2-T12):出现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腹壁反射消失,上肢正常,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4)腰膨大段(L2-S2):下肢出现根痛及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
  (5)圆椎部(S3-Co):主要表现为对称的鞍区感觉障碍,肛反射减弱或消失,尿失禁,下肢无瘫痪,根痛少见,膝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消失。
  (6)马尾部:常早期出现根痛,表现为腰骶部或会阴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痛,单侧或不对称鞍区感觉障碍,下肢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膝跟腱反射均消失,但括约肌症状一般出现较晚且不一定明显。
  (二)辅助检查
  1.腰穿
  椎管内肿瘤梗阻以下脑脊液呈黄色,旦白含量明显增高而白细胞数正常,称为蛋白细胞分离。必要时作Ql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椎管梗阻情况。在圆椎马尾部肿瘤,腰穿时可因穿刺针直接刺入瘤内而无脑脊液流出。
  2.脊柱X线平片
  可能发现椎管扩大,椎间孔扩大或破坏,椎弓根变形,椎弓根间距增宽,椎体破坏变形等,有时还可见到椎管内肿瘤钙化斑或椎旁软组织肿块影,从而对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3.脊髓造影
  方法有二,一是经腰穿将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作上行性脊髓造影,一是经小脑延髓池穿刺作下行性脊髓造影。造影剂被阻于肿瘤边缘,在硬膜外肿瘤呈梳齿状,在髓外硬膜内肿瘤呈杯口状,在髓内肿瘤则见造影剂在脊髓两侧形成细条状,两侧造影剂受阻常不在同一平面上。临床上常只作上行性脊髓造影,只有在很少数情况下,如考虑肿瘤占据较长节段,为了解肿瘤上界才考虑作下行性脊髓造影,且这种情况目前已逐渐被CT和/或MRI所代替。
  4.CT和/或MRI
  脊髓造影CT扫描及MRI能直接准确地对肿瘤作出定位诊断,对部分肿瘤还可获定性诊断。MRI能从三维图像全面显示肿瘤的生长情况,且可能发现多发性椎管内肿瘤,是目前多项检查中理想的检查方法。

上一篇:脑胶质瘤病因 下一篇:椎管内肿瘤-治疗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猜你喜欢

便捷查询便捷查询

  • 预约挂号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