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发展历程

来源:多比医网 作者:网站小编 时间:2015-09-11

核心提示: 1983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8年PRK进入人眼临床运用,91年获得批准推广,实现了人类告别近视的梦想。PRK是在去除角膜上皮层后对角膜前弹力层进行激光切削。

第一阶段:PRK 

1983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8PRK进入人眼临床运用,91年获得批准推广,实现了人类告别近视的梦想。 

    PRK
是在去除角膜上皮层后对角膜前弹力层进行激光切削。因为破坏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导致术后疼痛、怕光、视力恢复较慢,有相当部分的回退和雾浊比例。目前只有PRK的改良术式(LASEKEPI-LASIK)有少量应用,只能矫正轻、中度近视。  



   
第二阶段:LASIK 

1991年,LASIK在美国成功完成临床验证,1995年通过美国FDA获准,从此掀起了激光治近视的热潮,跟随着激光设备的发展使准分子激光进入成熟期。 

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通过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在角膜基质层上进行激光切削。因为激光只作用在基质层上,术后无疼痛、恢复快,并且视力稳定。可以同步治疗远视、散光。  



   
第三阶段:个性化LASIK(波前引导\Q值调整

2005年,准分子激光设备商推出的个性化切削系统得到了临床眼科医生的认可,实现对像差的个性化切削,达到高视觉质量。 

   
个体化LASIK是对常规LASIK 的激光束进行了优化,用于矫正低阶和高阶像差,对于高度数、高散光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比常规LASIK更好。  



   
第四阶段:SBK 

2006SBK进入临床运用,08年香港世界眼科大会上确定为激光手术的新标准,准分子激光矫正术进入时代。 

SBK(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是一种在前弹力层下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由于基质的前三分之一是角膜坚固的区域,相比于常规LASIK手术的制瓣方式,SBK更好的保护了角膜的完整性,提高视觉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干眼症的比率,激光切削部位更靠近眼表,更安全。 

临床上SBK分为Moria One Use-Plus SBKFemto-SBK。前者是通过法国Moria公司升级的预装刀片的一次性刀头(One Use-Plus)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后者俗称飞秒激光,通过激光刀制作超薄角膜瓣。 

前者比后者具有:更薄的、可预测的、平坦的角膜瓣,更快的视觉恢复,更光滑的基质层,更好的患者舒适度,更低的成本等优点。后者则在角膜移植等多种手术中有着更广泛的运用。  



    SBK
的特点 

    1.
更安全:激光切削部位更靠近眼表,更安全;保护了角膜的完整性,角膜结构稳定性更好;对于近视度数高、角膜薄、需残留度数的患者,它大程度节约了角膜组织,使之矫正的更安全。 

    2.
更好:视觉质量更好;舒适度更好。 

    3.
更快:角膜知觉恢复快。 

    4.
每个病人一个刀片和刀头,比常规方式更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医生使用更方便。

上一篇:近视眼激光手术 下一篇: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创新不仅是...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猜你喜欢

便捷查询便捷查询

  •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