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临床研究动态

来源:多比医网 作者:网站小编 时间:2015-04-22

核心提示:   1. 孙颖、马骏:对鼻咽癌2008分期的评价与建议。《癌症》2009,28(10):1016~  文章肯定了鼻咽癌2008分期的优点是采用了
 
  1. 孙颖、马骏:对鼻咽癌2008分期的评价与建议。《癌症》2009,28(10)
  文章肯定了鼻咽癌2008分期的优点是采用了MRI为主要分期手段,采纳了咽后淋巴结这一独立预后因素和RTOG颈部分区概念,对T分期进行了简化,N分期和总临床分期可很好地预测远处转移风险及总生存率。不足之处,①、鼻腔、口咽等解剖结构的定义过于局限,咀嚼肌间隙的表达不够直观;②、淋巴结大小等指标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③、T分期之间的风险差异性不显著;④、与UICC/AJCC第六版标准基本概念如口咽、颈部分区上的差异,将有碍于国内外资料交流。
 
  2.唐玲珑、李文斐,陈磊等:解剖学咬肌间隙侵犯对鼻咽癌的预后意义及其在分期中的地位。《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资料。
  作者基于924例具有MR资料的患者预后分析,认为第六版AJCC定义咬肌间隙侵犯为超过上颌窦的后外侧壁及翼外肌的前表面(不包括翼内肌和翼外肌);解剖学咬肌间隙则包括翼内肌、翼外肌、颞肌和咬肌。AJCC分期中是否需要排除翼内肌和翼外肌的结构。作者比较了不同程度的解剖学咬肌间隙侵犯对鼻咽癌总生存率及无局部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发现无统计学差异(P=0.34,P=0.54),认为AJCC分期中咬肌间隙的定义可采用解剖学咬肌间隙的定义,不需要排除翼内肌、翼外肌。
 
  3.潘建基,宗井风、林少俊等:鼻咽癌2008分期与第七版AJCC分期的比较研究。《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资料。 
  作者回顾分析799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和MR资料,根据2008分期和第七版AJCC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比较两者的病例分布,生存及预后情况。3年总生存率为84.9%。其中仅71例(8.9%)的病人为N0,导致Ⅰ期病例数仅占1.8%, T1、T2和T3的无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分期标准下N0与N1a期曲线相交。而AJCC分期,N1与N2,N2与N3期生存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作者指出:当咽后淋巴结归为N1,N0与Ⅰ期病例数比例非常少,咽后淋巴结的预后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三大听神经瘤检查方法 下一篇:脑胶质瘤与认知功能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猜你喜欢

便捷查询便捷查询

  • 预约挂号